请点击企业qq资讯
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维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全认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平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盟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依美二维码
客服热线:
020-291 328 31
技术咨询:
137 170 801 10
二维码
客服热线:020-29132831 技术咨询:137 170 80 110
新闻动态

手机木马制造新骗术 乱扫二维码软件易惹"毒"上身

发布时间:2014-01-08| 文章出处: | 点击率:991
   扫一扫二维码,可以买东西、看视频、登网页,好像很方便的样子。但是,“来路不明”的二维码背后可能是木马病毒,病毒截获手机短信后,很容易就能转走你支付宝或银行卡上的钱。专家提醒,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将目光转向手机用户,防范手机木马要注意一定不要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截图、压缩包等。
案例1
  二维码一扫 被骗十多万
前不久,浙江嘉兴的汪女士在和“顾客”用手机聊天时,对方通过旺旺发来一条信息,说看到几件衣服很漂亮,想知道她的店里有没有。随后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说里面有款式图片,要汪女士扫一下。汪女士没多想,用手机扫了一下,出现一个链接网址,随后点进去。可等了一分钟左右,手机网页很卡,没显示出内容。
        汪女士觉得不对劲,马上用电脑登录支付宝账户,可密码已被修改。通过淘宝网页再上支付宝,发现1000多元钱已被转走,余额宝里5000多元也被转走,和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也有4000多元被转走。汪女士一下就紧张了,她想起在淘宝上开店的店家可以通过阿里金融贷款。再一查,2.4万元信用贷款也已经被转走了。
        汪女士马上打淘宝网客服电话,告诉他们遇到了异常情况要求冻结账户,同时去派出所办案。没想到的是,就在做笔录时,对方又转走了12万多元的信用贷款。
        案例2
        扫描优惠券 话费被扣光
      “报纸杂志、商品包装、飞机火车票、餐馆咖啡店,甚至户外广告牌,二维码变得无处不在,我遇到就想扫描一下。”长沙的戴小姐在某论坛看到一家餐馆“扫码下载手机优惠券,即可享受6折优惠”的团购信息后,赶紧用手机扫描了这个二维码,可优惠券并没出现。
直到第二天收到了手机欠费通知,戴小姐才知道一夜之间她预存的100多元手机话费被扣光了。咨询通讯公司技术人员得知,很可能是戴小姐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了手机吸费病毒。
         陌生的二维码不可信,“好友”发来的应该没问题吧?这可不一定,因为你看到的“好友”很可能是不法分子伪装的。微信网友“泡泡”前不久收到好朋友小肖发的一个二维码,说下载安装可以拿星巴克优惠券,他信以为真点击安装,不料优惠券没出现,几个小时后支付宝账户里的几百元钱被莫名转走。
        “我明明没有发过啊。”经过微信高手指点,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个骗钱的“小肖”并不是他真正的朋友 ,而是一个微信群里结识的陌生人。根据微信的规则,不同用户可以用相同的用户名称和头像,骗子将自己的微信名称和头像修改成和小肖一样的,再冒充成小肖发了带有木马的二维码。
          骗术揭秘
          木马劫持账户资料
          随着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将目光转向手机用户,手机木马开始成为新木马的主要方向。
          其中用户群庞大、文件发送方便的微信、陌陌等首当其冲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据了解,“伪装好友”及“假装购物”都是不法分子近期针对微信用户的惯常手机木马作案伎俩,用户也最容易上当受骗,特别是可轻易通过改头像和名称伪装好友的微信给用户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据支付宝统计,微信平台去年发生30多起类似被转账案件。由于这些手机木马可以劫持手机短信、账户资料等,而这些又是网银、支付宝、微博、邮箱等应用的安全防护关键信息,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财产安全风险。因此对于通过微信等聊天平台传输来的链接、文件,都要小心,最好确认后再接收。
        防骗提醒
       点击下载需谨慎
       专家提醒,防范手机木马要注意一定不要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截图、压缩包等,尤其是点击链接后需要下载的更要慎重。
       此外,微信收到后缀名为.apk的文件,绝对不要点击下载和打开,安装手机应用要到官网下载,最好仔细阅读应用授权说明。专家还建议,用户添加微信等好友后,要及时添加姓名备注防止骗子冒充欺诈。
12
      一旦发现手机中木马,要第一时间修改用户账户密码,有支付宝、网银等移动金融应用的还要及时致电相关客服以保护账户资金安全。手机则可以备份重要文件后,通过恢复出厂设置的方式清除木马。
        此外,微信营销交易骗局也在增多。为了吸引消费者,骗子卖家往往利用微信发布市场上短缺的新潮二手货信息,或以低价、限量等噱头引诱消费者,并游说消费者取消淘宝上的交易订单,直接点击微信链接付款。遇到网购经验不足、心急的买家信以为真,就会直接给骗子卖家转账,最后发现货没送到,钱已经没了踪影。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